用户在购买瓷砖时,常常会发现购买的瓷砖铺贴以后,在颜色上与实际购买瓷砖的颜色出现不一致的情况,这是因为光源环境不统一所造成的。因此,为了准确的评定瓷砖的颜色,就可以在统一的标准光源环境下对瓷砖的颜色进行检测。
瓷砖为什么会有色差?
1.瓷砖批号不同
每一车的原料很难做到完全一样,不同批号的瓷砖混在一起贴了,导致出现色差。大品牌相对于普通厂家在原料检验上更严格一些,他们会对每一车原料都会进行打版检验,测定铝、钾、钠的含量,看颜色、看收缩、看白度,还要进行放射性检验。确保每批次原料品质误差减到最小。
2.瓷片泡水不当
瓷片由于吸水率高,铺贴前必须要泡水再进行铺贴。如果瓷片之间泡水不充分,或者浸泡时间悬殊,从而造成坯体水分含量参差不一。在铺贴后都会形成一段时间的“色差”,待自然风干后,这种情况的色差就会逐渐消失。另外,如果防水层施工不当,也会出现这一类型的色差。
3.铺贴因素
就算是同一款型号的瓷砖,也会有出现一定程度上合理的色差,如果铺贴前没有看清楚包装,错把不同批次、色号的瓷砖混铺在一起,铺贴完成后很有可能出现断层、衔接不自然的情况发生。
4.光线差异
因光线明暗差异,瓷砖展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,譬如瓷砖在样板间展示时,光泽度会较为明亮,但在铺贴时,自然光与灯光的光线明亮度不同而造成视觉效果上的差异。
在标准光源条件下检测瓷砖的颜色差异:
颜色是人们主观产生的一种色感觉,不同的观察者对颜色的感知能力是有差别的。并且同一个人的眼睛的辨色能力也会随着年龄和健康状况有所变化。所以影响辨色的因素之一就是观察者。其次,不同光源有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及颜色,在它们的照射下,物体表面呈现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,因此不同的照明光源也会影响人们评价颜色的结果。对于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来说,其呈现的颜色主要就是通过对光源的吸收、透过、折射、反射之后,一部分光线被人眼接收,从而形成的色感觉,由于不同物体对光的吸收特性不同,就会在同一光源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。综上所述,影响辨色的因素主要就是观察者(人眼)、照明光源以及被观察物体本身。除此之外,周围环境色彩的干扰以及观察角度、样品大小等等也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色感觉。
人们观察物体的颜色时,除了受到本身特性的影响外,还与照明光源、观察角度等观察条件有很大关系,想要准确的评定瓷砖的颜色,就需要在指定的光源环境条件下进行。标准光源箱就是一种配备多种人工光源的照明灯箱设备,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光源条件下的测色需求。用户在使用标准光源箱评定瓷砖颜色时,还需注意以下事项。
1.观察角度
通过标准光源箱测色时,除了光源条件一致外,观察角度也必须统一。不同的观察角度,会导致我们看到的颜色出现明显的差异,根据国际规定,一般只有两种观察角度:零度光源,45度观察(0°-45°)以及45度光源,零度观察(0°-45°)。
2.测色时周围环境
将一块瓷砖放在白纸上,我们看白纸的颜色也会感觉偏红,这就是周围环境色彩对颜色检测的影响。所以标准光源箱通常是使用反射率<60%的中性灰色内壁,并且观察者本人的衣服也需要灰色着装,不能使用其他颜色。而且在观察彩色透射照片时,照片四周必须留有50mm以上宽度的边框,边框颜色必须大于90%的黑色。
3.样品摆放位置
为了保证光线可以均匀的照射在被测物体表面,一般就要求摆放在标准光源箱底板的中间位置,避免其他光线的干扰。